中国科技产业网
楚留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科技产业网 > 资讯

艺术能够对立灾祸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5-19 19:33:07  阅读:9154 作者:责任编辑NO。石雅莉0321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夸可志”(ID:CoolCocooo),作者:夸可君,36氪经授权发布

艺术可以对抗灾难吗?

第一次全人类抗疫中诞生的那些艺术作品

“艺术就是活着的科学。”——Jean Cocteau

全球疫情开始迎来拐点,美国的童鞋们隔离在家中已经100多天。在这100天里,世界在我们习以为常的格子间生活之外层层剥裂开来,展现出它赤裸和边缘的状态。

与以往疾病通常只是个别事件不同,本次新冠肺炎的全球流行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群体性病毒灾难,让居家隔离都成了一个集体事件。就好像群组视频里所体现的,小隔间里的我们,孤寂却并不孤独❤️。在疫情下,社会边缘隐喻因为世界的集体发烧而联线了起来,全人类“悲欢相通”。

纵观历史,在每一次的灾难中,艺术从未缺席。也幸好人类还有艺术,让这些剥裂开的社会现象和思考得以再现,沉淀,继续潜移默化地“活”进我们一代代人类的血管里。

艺术是 “活着”的灾难

每一次的灾难,都促使人类创造出各种艺术作品,但能流传下来成为经典的,往往是那些精确捕捉了社会隐喻的作品——一张照片,一份报道,一场见证。

可以说,在历史上的灾难里,艺术从未缺席。

它们,在冲击着很多代之后的我们,犹如身临其境。比如老彼德.勃鲁盖尔的《死亡的胜利》演绎出死亡面前,生的无力,不分贵贱。电影《1942》映射出中国人在二战又加饥荒时,面对的荒诞现实与无奈抉择。

《死亡的胜利》—— 老彼德.勃鲁盖尔图片来自:网络

这一次疫情里新出的作品,与以往的灾难艺术只注重单个人类群体悲哀、惨烈、勇敢等描述最为不同的,是作品中对本次疫情“全球性”这一隐喻的捕捉——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肢体-疾病最明显的表达便是病患的肢体。以往的灾难作品大多是单个个体,或某一时段某个区域的个别场景。比如Thomas Struth 的《Fiture, Charité, Berlin, 2012》,反应了在疾病(也能够理解为生命)面前,个人身份与个性的趋同。罩在手术蓝布后的病患甚至连男女都无法分辨。

《Fiture, Charité, Berlin, 2012》—— Thomas Struth图片来自:网络

本次疫情中的影像,在一种肢体缺失的情况下,大规模整齐摆放的其他物件间接展现了疫情面前:个人特征的全球性湮灭。意大利教堂里无数等待火化的柏棺,纽约中央公园中临时搭建的野战医院床位,西班牙的溜冰场被改建成的临时太平间,空荡荡的房间里整齐划一的物件是另一种全球范围的集体窒息。

空城-人类历史上的空城:玛雅遗址在热带雨林里的销声匿迹,庞贝古城中人体化石的挣扎痛苦,某种程度上历史就是一部重复的灾难记忆。

当全球最繁华的巴黎协和广、罗马圣彼得广场,武汉市中心商业街同时在正午阳光下空无一人,不夜城纽约曼哈顿随着日落一点一点熄灭它幢幢高楼的灯光,心惊恐的一缩,看到的仿佛已不是灾难,而是人类末世后由我们建造却不再享有建造者的孤独世界。

时代周刊图片来自:网络

与大多照片选取世界知名地点的人丁稀少做为创作场景不同,时代周刊新一期的封面选取了一个可能是世界任何地方的普通街区来表明新冠肺炎的全球流行性,图中向往窥探的人脸可以是不同解读——疑惑,恐惧,希翼,你觉得呢?)

恐惧-恐怖和爱一样,最能激起人类的共情。

之前的灾难艺术往往带有具体的恐惧对象,如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里很多作品表现的是对核滥用的隐忧。再比如最近的“川普病毒”等。

但纽约时报的一篇艺术评论却因为疫情的全球性把对于本次新冠病毒的恐惧作了新的类比。

作者描述了电影《人类之子》中的场景。我们来讲一下这个作品的故事吧!

背景是2027年,人类社会被广泛流行的不孕症所困扰,末世狂欢的街道显得泥泞和肮脏。男主角去拜访一位艺术收藏家朋友,朋友家里精致的落地窗前是大卫的雕塑,美食诱人的餐桌后是毕加索纪念遭受纳粹地毯式轰炸的《格尔尼卡》。但失掉语意环境的艺术品看起来粗俗无意。

男主角问艺术收藏家:既然不久后没有人能再看到这些艺术品,收藏家又能从这些艺术中得到什么时,收藏家只是随意的一耸肩:“我现在并不想这些”。

作者认为,电影人物对现实的选择性忽视,提炼出了另一种介于具像与非具像的艺术表达,

正是因为全人类都面对着一种未知状态,“刻意忽略”“选择遗忘”本身即成了另一种对恐惧的表述。

《人类之子》—毕加索巨作《格尔尼卡》只是餐厅装饰,反正再也没有人能欣赏

由上可见,真正震撼人心的灾难艺术往往并不是场景的随意记录,而是对灾难中现实社会隐喻的精确捕捉,通过构图、媒介等,让灾难得以以一种深沉而感性的方式保留在人类的历史里。由此弥补了客观本源记录的局限性,让灾难“活”在了艺术中。

在这里夸克君要推荐一个公益线上展览——《How Can We Think of Art at a Time Like This?》。展览在内容上鼓励全球艺术家以本次疫情,或其他延伸内容如死亡、葬礼、政治等为主题,以及艺术家由于疫情不能如期展览的前期作品等。内容形式上都紧随展览初衷“An exhibition without walls, a pure place of exchange, vent or cry, share anxieties or plan a revolution。”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