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似乎大家的生活都有不小的改变。很多学生在家学习,很多人被辞退。很多人接受了降薪。好像去年的话题还是996,今年经济环境却更难了。最近受朋友所托,装一台可以拎着去公司加班的电脑。我说公司不配电脑吗?朋友却回道,上班8年了。连台电脑都没有,一直自己带笔记本去,可现在领导给的工作慢慢的变多,越来越复杂。原先的笔电已经不能完成繁琐的工作了,找我装一台可以拎着走的小钢炮。
虽然AMD很强,但是如果后期想找老板报销的话,还得是Intel。等不及十代处理器了,选择了i7-9700K搭配Z390i,现在可能有些49年的感觉。但总归来讲配置足够了,不管是游戏或者工作这个配置都能满足你了。ITX的体积,日常即便不在公司干了,周末还能拎回去打个游戏什么的。
配置清单:
CPU: Intel i7-9700K
主板:技嘉 Z390 I AORUS PRO WIFI
显卡: 技嘉 RTX 2060 MINI ITX OC 6G
内存:金士顿 骇客神条 FURY雷电系列 DDR4 16G*2 3733MHz
SSD: 金士顿 KC2000 500G M.2 NVMe
机箱: LIANLI TU150 黑侧透
散热: 猫头鹰 D9L
电源: 银欣 SFX-L 500W 金牌全模组
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移动需求,中间考虑过便携性更好的NUC,但是性能和DIY的ITX主机肯定没有可比性。相比很火的A4机箱,我反倒是选择了自带提手的LIANLI TU150。好多年前我也用过TU200带提手的箱子。这次既然要可以拎着走那么TU150就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以在整体配置之外,我首先确定的就是这款机箱了。实际装机效果也是很满意的。我选择了侧透版本,可以很好的展示内部结构,上至电源设计也让CPU散热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侧透玻璃还对线材做了隐藏设计,盖上也看不太出线材的凌乱。
实际装机效果,本身选择的CPU是i7-9700K超频到5G再用。所以对于猫头鹰的D9L可以说是压力不小,为了给D9L减压,我在机箱后部也搭配了一个NF-F12风扇来一起帮助散热。实际温度控制我觉得还是不错的。
这台主机既然用了联力的机箱,我就想找回来点当年DIY的感觉,搭配D9L散热整体不知道各位是否觉得有些复古的感觉。10年前大家装机都大概是这个风格吧?对,当时内存可没灯。。。
桌面效果,搭配ITX机箱来讲桌面真是非常的简洁。仅内存有灯光的话也是符合我以及朋友的需求。
别看ITX性能依旧5.0Ghz:
用CPU-Z查看了处理器和内存参数,i7-9700K是一颗8核8线程处理器,最大睿频4.9GHz,TDP:95W,最大缓存12MB。很多选择9700K的玩家都是对9700K的超频能力有期待,毕竟没有多线程的9700K相比9900K来讲会更好超频。默认测试成绩:i7-9700K单核得分548,多核得分40344.4,测试是在默认频率下测试的,CPU未进行超频。
手上这颗9700K可以在这块Z390i上轻松搞到5G,就是电压要开到1.3V了。在ATX板子上可以1.24V开5G过测试。在开到5G时CPU-Z的测试成绩提高到4426.3,单核595.4。
通过Cinebench R15以及R20测试能够正常的看到:R15测试9700K在5G下,多核分数为1604cb,R20测试CPU多核分为3940pxs,相比默认下也是提升不少。
通过AIDA64单烤测试发现,本身D9L搭配一个后置的F12风扇还是可以压住的?虽然单核也有到92℃的。整体烤机十分钟感觉还能接受吧。中间有两段在温度较高时的波动,如图箭头所示。
PCMark10方面总得分6669,常用基本功能9477,生产力8638,数位内容创作9833。
内存测试,从AIDA64这款软件的读写测试也能够正常的看到在3200MHz下读写。 不过CPU都超到5G了,内存怎么也拉一下。内存选择的金士顿的 骇客神条 Fury雷电系列,默认频时序 3733MHz的16G*2套条。
本身已经是3733MHz的频率了,也尝试在这套配置下进行了超频测试。能够正常的看到在3733MHz下相比3200MHz提升已经不小,后面最高尝试拉到3900MHz,但是时序略高。读写和在3800MHz下提升并不多。测试成绩如图。
显卡方面单风扇的技嘉 RTX2060温度表现控制的不错,在甜甜圈烤机10分钟左右时温度在67℃上下。在整体稳定,另外就是这款机箱本身支持三风扇显卡,对于游戏有刚需的话直接上2080Ti也是没问题的。
3D MARK测试成绩如图,本身不管在高分辨率下或者标准的1080P分辨率下成绩都还是不错的。2060作为入门级的光线追踪显卡会是玩家不错的选择。如果预算不足,买它其实还是可以体验一把光线追踪的。
另外也用3D MARK测试了一下2060的光线追踪表现,得分4087。
游戏体验:
《PUBG》应该是当下最火的FPS游戏了,但是游戏对硬件的负优化也让玩家叫苦不迭。这里也测试了4K分辨率下开启高特效的游戏帧数曲线,具体的参数在游戏加加上都有显示,平均刷新98,你们可以参考一下。另外像是CPU/GPU的占用情况、运行温度。整体可以发现对显卡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另外能够正常的看到游戏时CPU温度42℃、显卡温度69℃。一款不是闷罐的ITX机箱是不错的选择吧。
在《古墓丽影》这款游戏上能够正常的看到在1080P画质下运行选择最高画质后平均帧数为87帧,在默认特效下画面预设为高测试平均帧数提升到100帧。
ITX安装注意:
相比A4机箱来讲,装TU150这款机箱安装可以说是非常爽的了。本身机箱空间设计,也让TU150可以直接选择最顶级的风冷,也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120MM的一体水冷。当然你是高手的话整分体水冷也有足够的空间,正是这样空间配合合理的风冷散热,基本可以说散热上并没太明显的天花板。即便是350W的顶级16cm高度的风冷也都支持安装。
电源安装在机箱前端,最大支持SFX-L设计。安装上还是比较省心的,前面也提到了如果想配合SFX电源走背线的话也会发现本身SFX原装线材会不够长,所以选购一套定制线材会是不错的选择。
散热方面,能够正常的看到选择D9L的原因,让我在安装上还是非常好下手的。不管是拧螺丝还是走线都还有不少空间。后置12CM风扇位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D9L散热,当然选择两个9cm风扇也会有不错的效果。
TU150机箱对显卡基本没什么限制,我选的ITX版的RTX2060就更没什么难度了。对于一下我自己用的三风扇RTX2070S能够正常的看到两款显卡对比。
下图是TU150安装三风扇RTX2070S显卡效果,能够正常的看到即便安装这样28cm显卡的时候还有大概3到4cm空间。而且TU150支持三槽显卡厚度。所以如果想打造一台性能更强的小钢炮的话,也是没问题的。什么2080Ti或者泰坦只管上就是了
装机配件开箱:
主板方面用的是技嘉 Z390 I AORUS PRO WIFI ,支持第9代处理器、6+2供电设计、双M.2 PCIe X4接口,支持802.11ac Wave2 1.733Gbps 以及 Fusion RGB 灯光效果。如果后期想装黑苹果的用户的话选择技嘉主板后期也会更省心,但是显卡就要换成AMD了,不过看到技嘉的AMD显卡也有国行可选了。但是用的人可能还不多。
另外这块技嘉的Z390i还是设计了一个前置Type-C扩展接口,配合TU150的前置C口设计组成一套还是配合的十分和谐的。前置C口一侧是8Pin的辅助供电接口。CPU风扇采用明显的灰色设计,避免CPU散热风扇接错,开机需要按F1选择的尴尬。
前置M.2硬盘接口附带一个散热片设计。内存和显卡槽都有加固。而且这是一款支持双M.2 SSD设计的主板,除了正面散热盔甲下有一个M.2接口之外在主板背后也有一个M.2接口可选。
背部I/O接口方面,4个USB 3.0,2个USB 3.1接口、此外还有一个HDMI2.0以及一个DP接口。千兆网络以及intel 9560无线网卡接口,7+1声道高清音频接口。
CPU拿的是散片的9700K,价格最近有些波动不过还能接受吧。一直喜欢选有核显的U,所以相比9700KF来讲我还是更喜欢9700K。后期黑苹果如果想支持隔空投递的话也需要核显辅助的。
显卡是在选机箱之前就入手的,本身就考虑ITX机箱。所以显卡就选择了ITX版的2060,其实这个规格的显卡有很多可选。在往上一级还有紧凑双风扇设计的2070可选。这一代的RTX2060应该并不算是甜品级的显卡了吧,毕竟向下还有1066或者1660S这样的产品可选。只能感叹老黄的刀法娴熟吧,不过对于想尝试光线追踪的朋友来讲,2060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ITX版本的2060设计上采用单风扇设计,2060 显示核心,搭载 6GB GDDR6 192bit超快显存。9cm大风扇搭配特殊刀刃式风扇,显卡长度仅17cm,对于各种紧凑的ITX机箱它应该都没问题。
比较遗憾的是这款ITX RTX2060并没背板设计,背面看起来略显廉价。双风扇、三风扇的2060都是有背板的。不管是否能帮助散热,至少有话看起来会觉得好看一些。
接口方面搭配了三个DP接口和一个HDMI接口设计,核心频率1695MHz,相比公版的1680MHz还是略略高那么一丢丢。
散热方面内部采用了3根新型软磁粉复合式热管,HDT热管直触技术及主动式智能散热系统,可以让显卡整体在一个低温环境下使用。
内存方面选择了金士顿骇客神条 FURY雷电系列 DDR4 16G*2,刚上市的3733Mhz频率而且是16G*2的组合,RGB版本。对于高频率有需求的用户来讲,一步到位3733起步,相比很多3200Mhz的条子来讲,读写速度的提升还是不小的。而且价格相差也并不很大。
这个最新的FURY 雷电系列,这次更新的FURY优势肯定还在于其颗粒了,毕竟可以直接提供3733MHz的XMP默认频率。
金士顿 HyperX Fury DDR4的顶部就是灯条部分,左侧印有“HYPERX”的字样提升辨识度,右侧还印刷了DDR4。雷电流光系列骇客神条可以支持主板制造商提供的调光,实现灯光的整机联动。
电源方面选择的是银欣的SFX-L 500W金牌全模组,你可能会觉得500W配9700K+2060是不是会不够?其实实测还是够的,后面在超频的时候整机运行也是没问题的。金牌电源的转化率还是不错的,而且好多年前装ITX用的都是银欣的450W金牌全模块。
价格上目前SFX电源价格也都与常规的ATX电源价格类似,像是这款银欣的500W SFX-L电源接口方面也还是够用了。也可以提供双6+2Pin的显卡接口。
风扇方面,相比传统SFX电源,SFX-L上配置的是12cm静音风扇。风扇噪音相比我之前的450W SFX电源也是好太多了。
接口方面也多了一个电源开关接口,方便直接关机。此外这块电源也支持过载保护设计以及主动式PFC功率校正。
散热方面,本身TU150机箱对散热没什么过多的限制。即便16.5CM高度的顶级风冷也没问题。但是考虑到ITX机箱本身体积原因也为了更好安装,我选择的是猫头鹰的NH-D9L这款散热,110MM的高度可以装到3U的机箱内部,这也是很多玩家拿D9L搭配ITX主机的一个原因。
猫头鹰散热作为老牌风冷厂商来讲,一直都有自己的忠实粉丝。虽然D9L体积不大,但是随机也是搭配了全平台扣具。猫头鹰的金属名牌我也是有好几个了,就是自带硅脂依旧是比较干。附件中配有第二颗风扇的卡扣,想进一步提升散热器效能的用户都能够自行再添置一颗NF-A9组双风扇。这里我就简单粗暴的直接在机箱尾部加装了一个NF-F12风扇来帮助散热。
可能是为了控制散热器高度,D9L的底座结构沿用了猫头鹰老型号散热器的设计。光滑平整的底座表面可以更好的与CPU接触。
作为一款全塔散热来讲,D9L搭配的是一颗为NF-A9的9cm风扇扇,该风扇与NF-F12一样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配备了减震胶垫的风扇边框,第二代自稳定的油压力轴承(SSO2轴承)等等。也一样支持PWM智能温控。
D9L是我觉得安装在ITX机箱里一个很舒服的选择,高度控制刚刚好11cm的高度兼容性比较好。另外尺寸的原因又不可能影响内存或者主板的散热盔甲。4散热管设计搭配鳍与自家大哥D15完全一致。FIN工艺设计让鳍片间也保持一致。
搭配原装扣具安装起来也十分方便,D9L正面与侧面的宽度都是95mm,所以像是在intel平台下安装的时候还能够准确的通过风道情况来来调整散热方向。两个方向的兼容性也是一致的,都不可能影响内存高度。
联力的TU150是一款我想入很久的机箱了,之前装了几次ITX主机都有考虑是不是用联力TU150。关于联力机箱我有太多回忆,像是最早的Q08,后期的Q18、Q25以及TU200到后面的V600都是让我印象深刻的联力机箱。这次既然想考虑机箱的可移动属性,就选择了联力的TU150。
TU150和联力的经典配色一样,有银色、黑色两个颜色可选。我选择了我比较喜欢的黑色,另外本身TU150还分为侧透版和非侧透版。其实如果不选择RGB灯光方案的话,非侧透版其实也不错。
正面看起来相比我心里的LIANLI 有了棱角,正面的梯形侧边设计可以更好的进风。之前从很多装机文章也能够正常的看到TU150是一款四个面都可以拆卸来帮助安装的。
而且相比我之前用的老款联力ITX机箱来讲,TU150在走线理线上会更方便。但是由于本身只能安装SFX或者SFX-L规格电源的原因,如果使用原装线材想很好的理线其实还是不可能的。对于玩ITX机箱来讲,我还是推荐定制模组线材的,这样会更方便理线。
四面都拆除的样子,拆掉之后就会觉得TU150好空,但是这个状态下装机其实也是最方便的。前置进风口有一个12CM的风扇位,还预设了滤网。当然如果这里可以设计成双12或者更大的14cm风扇位应该更好。
四个金属脚垫依旧比较有质感,而且都做了黑化设计。
总结
一台可以拎着走的ITX主机可能是很多学生党,以及一小部分上班族的选择。不过对于ITX玩家来讲,这样的装机选择就更常见了。而且相比NUC产品来讲,自组的ITX主机可玩性可操作性更强,性能就更不必说了。每个人选择电脑也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和需求,但是在遇到ITX的时候你就要考虑更多,毕竟同样的配置、同样的性能的话,ITX主机除了价格会更高之外,要花的心思也会更多。不知道各位对这台可以拎着走的主机满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