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刘文昭
下线435天后,滴滴顺风车又回来了。但运营还未开端,计划即堕入言论漩涡——“女人晚上20点至次日5点的时间段暂不敞开”的规则,被指性别轻视。有网友嘲讽,这是 “处理不了问题,就处理提出问题的人”。
规则被指性别轻视,滴滴不冤
喊打之声响成一片,滴滴官方急速做出回应:已留意到关于“顺风车试运行计划约束了女人夜间出行”的反应,现在发布的是小范围试运行计划,未来正式上线的计划将依据各方定见不断完善。
滴滴出行总裁柳青的微博
尽管滴滴表态了,但网上也有一种声响——滴滴是一家企业,有权挑选自己的顾客。
企业的确有挑选顾客的权力,许多商家也会有这样的提示标识:“We reserve the right to refuse service to anyone”(咱们保存回绝为任何人服务的权力)。比方,有的高级餐厅会规则,男女着装要得当,你穿戴背心裤衩进去,餐厅有权回绝为你服务。
但必需求分外留意的是,这种“回绝服务”(区别对待)不能是不合理的,也不能违背法令。而在现代社会,商家不能由于性别、种族、肤色、宗教等区别对待顾客,已是根本的文明原则。
我国的《宪法》也规则了男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明的、社会的和家庭的日子等各方面享有相等的权力。国家消除全部对妇女的轻视。
律师万淼焱以为,这份新计划没有依照《顾客权益维护法》的规则,向女人顾客供给契合确保人身、产业安全的产品或服务。是典型的依据性别所形成的差别待遇,侵害了女人司乘人员的人格尊严,是性别轻视。
其实,规则的不合理之处,普通人也看得出来,“女人晚上出门简单出事,是不是就能规则女的晚上不能出门?不然被抢了活该?”
除了性别轻视,更该重视顺风车现在有多安全
性别轻视最招引眼球,但咱们也不应忘掉当年顺风车下架,并不只是是由于发作了两起奸杀案,而是由于这两起案子中,顺风车暴露出许多安全问题。
在2018年5月的空姐顺风车遇害案中,多家媒体发现,顺风车司机注册审阅不严,“不要求手持自己证件摄影,也不要求提交车辆相片,行驶证可所以别人的。随机运用网络查询的名字和身份证,后台显现经过‘实名认证’。”
而在2018年8月的乐清女乘客遇害案中,永嘉警方16时22分就接到报警,却一向未能从滴滴方面拿到司机信息。反而是17时30分许从家族处接到报警的乐清警方,在18时13分拿到了材料。
在此期间,滴滴公司15时42分就收到受害人朋友的问询,容许1小时内回复,却一向没有音讯,民警问询司机车牌和联系方式也不好使。
滴滴在顺风车下线的自查中也表明,“客服处置流程仍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没有及时处理之前的用户投诉,在安全事情上调取信息流程繁琐死板。”
更让大众愤恨的,是顺风车充溢性暗示广告和乘客点评体系。在不少人看来,这是滴滴故意为之——如此才干招引到满足多的车主去跑收入并不丰盛的顺风车,这是在变相“鼓舞”司机违法。
现在的新计划在安全上有不少改善:车主注册条件更严厉,新增“登记在个人名下”;下线性别展现,用户头像也变为默许头像,下线长文点评功用,维护乘客隐私;本来滴滴顺风车为一键报警,现在晋级为110报警……
但这些安全办法是否满足,是否有改善的空间,不只需求网友建言献计,也需求相关部分安排专家评价和检测。究竟,这关乎到往后每个搭车人的安全。
在曩昔的专题中,咱们还指出,实际中的网约出租车与网约顺风车,边界并不非常显着。许多网约出租车一起也参加网约顺风车的运营,在此情况下,网约车各方参加者在运营中均存在必定的法令风险。将在网约车渠道公司、保险公司、用户之间引发职责和理赔的争议。
由于网约车和顺风车性质不同,保险公司或许以改动车辆性质为由回绝理赔。而网约车和顺风车的差异,也给渠道是否承当承运人职责,打上了问号。
2017年8月,北京市海淀法院山后法庭对网约车渠道给出司法主张:
“主张网约车渠道在运营过程中严厉区分网约出租车与网约顺风车的边界。对网约出租车参加网约顺风车运营的,网约车渠道应对车主和乘客进行特别风险提示,奉告乘客和车主因该车辆参加网约出租车,导致车辆运用性质改动,如在顺风车运营过程中发作事端,保险公司将回绝理赔,网约车渠道亦不承当承运人职责,以使乘客和车主对本身存在的风险有充沛的了解。”
往后,假如乘客乘坐滴滴顺风车发作事端,保险公司回绝理赔,滴滴是否会承当承运人职责?假如不会,乘客只能“本钱自傲”? 这也影响着每个人的搭车挑选和安全,滴滴也应该给个说法。
大众也要理解,盼望一家公司根绝违法不实际
当年两起顺风车凶杀案,让许多人呼吁撤销滴滴。现在,也有人觉得顺风车既无法确保安全,又涉嫌性别轻视,不应让滴滴康复事务。
其实,性别轻视并非无解。如有人主张,滴滴能够将“制止女人8点后乘顺风车”改为“在打车前发送安全提示”,让女人自主决议是否在8点后叫顺风车。
而至于恶性案子,它不或许被消除,不管何时,它都会以必定的概率降临到普通人头上。
由于顺风车的安全办法再完善,也只对沉着的普通人有威慑力。假如一个对日子失望的司机和乘客由于车费或其他小事发作口角,一怒之下失掉沉着,恐怕什么样的办法也无法让乘客免受损伤。
2009年,台北一出租车司机因口角将下车的乘客撞死
一向以来,关于传统出租车和网约车谁更安全,人们常常争执不下。2018年9月,最高法发布的陈述数据显现:2017年,网络约车司机每万人案发率为0.048;传统出租车司机每万人案发率为0.627。出租车的违法案发率是网约车的13倍。
尽管有人指出,依据交通部的说法,顺风车并不归于“网约车”,网约车司机基数大,但这至少阐明,坐网约车不比坐出租车更风险。假如安全办法到位,顺风车也能很安全。
而与网约车比较,顺风车的最大优势是价格优惠。
乘客当然有权要求企业供给更完善的安全确保,但也要理解这样严酷的现实:任何办法都有本钱,一家企业也没有才能防备一切违法。